Tess文章
与其花钱演戏,不如一“脱”到底

业
务
员
问
题
合作9年的英国老客户4月底广交会期间会来河北衡水看厂(第一次),主要合作厂家规模小,类似小作坊,客户之前不知道规模,担心他有落差。
补充一点,客户对差评质量和交期满意,现正在做货,预计5月中旬做完。
我的解决思路:
1. 先去广州,尽量拖住他,去年4月广交会成功过一次,但这次客户时间充足,感觉拖不住,而且也不好意思再拒绝。
2. (1) 带他去正在做货的 小规模厂家,实事求是地介绍;
(2) 或者去规模大一点的备用厂家(基本没联系过),但没有做他的货,想法是把原材料从主要合作厂家运去一部分,在他参观期间让他看到,这个操作、配合有难度,但花钱应该能解决。
希望得到Tess的指导。
Sara
Tess回复
你好Sara,
你现在面对的问题,是很多不太成熟的贸易商和SOHO都会遇到的问题。
从买家的底层逻辑来看,只要产品质量稳定、交期可靠、价格合理,其它因素并不是决定采购的核心。
客户最终在意的是,他是否能持续拿到好产品、赚到钱、少烦恼。
所以,不妨换一种视角来看这次看厂安排。
只要做到下面四点,它完全可以变成一次加深信任、反向展示你专业价值的机会,而不是一场可能暴露短板的风险事件。
一、提前建立客户心理预期。
建议在广交会期间,找一个轻松的聊天时机,主动向客户提起:
“我们这边长期配合的工厂有两家,一家规模较大,一家规模较小。你这次的订单,是由小厂在负责生产的。”
这样一来,客户不会在参观时感受到“落差”,而是将小厂视为早已设定好的安排。
如果客户问为什么用两家工厂,你可以说:
“为了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。
但从多年的实际配合来看,小厂在配合度、品质把控和交期方面反而更稳定,对你的订单也更重视,因此我们让它作为主力来生产你的订单。”
并且建议客户两家都参观:
“既然这次时间充足,也欢迎你两家都参观一下。这样你能更直观地了解我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。”
这不是暴露差异,而是给客户对比权,让他亲身体验你的专业判断的正确性。
二、打磨小厂的接待细节。
建议提前和小厂沟通好以下几点:
-
保证车间整洁有序,让客户看到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;
-
展示客户的订单生产现场, 包括贴好标签的原材料、在做的产品;
-
准备好部分你主导的品控流程记录,例如质检点表、工艺规范、返工记录等。
这样做的目的不是“装得像大厂”,而是让客户感受到,虽然规模不大,但做事讲究、流程有序、产品可靠。
三、看厂过程中自然传达你的价值。
参观期间,可以不动声色地提一句:
“其实这家小厂基本不接海外订单,所有的外贸流程、打样规范、文件标准,都是我们一起磨出来的。”
这话给客户传递出的信息是这样的,你之所以能持续拿到好产品,不是因为工厂牛,而是因为我作为链条中枢,对资源、质量、节奏进行了系统化协调。
所以,我不是简单的中间商,而是掌控和操作整个系统的人。
四、调整心态:不藏、不演,但要引导。
这次看厂,也是一次心智层面的博弈。
你不需要掩盖真实的供应链结构,也完全没必要花钱演一场戏。更好的方式是大方承认我们现在的合作组合就是这样。
让客户知道,我不是因为没资源才选这家厂,而是经过判断,认为它在当前条件下最适合您你。
你还要让客户理解,你之所以一直满意,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用最合适的方式配置资源,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规模。
只要引导得当,客户不仅不会质疑你,反而会更尊重你、依赖你。
最后对Sara说的话:
你已经走过了SOHO最艰难的那段路,眼下的问题,是对你能力的升级,你重要到了从“执行者”向“操盘手”转换身份的阶段。
如果你认真看了《一个人的外贸江湖》,就会从萧懿身上学到这些东西。
你不需要改变什么,只需要更坦然地展示你是谁、你怎么做决策,这就够了。
Tess
4.26,Tess外贸Club线下聚会(中山站)
第一位嘉宾:外贸圈,那个慢慢往上爬的小人物
第二位嘉宾:Tess:用AI为你创造一个分身(这一部分没有视频)
敬请期待第三位来自青岛的嘉宾,他很年轻,但很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