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在任何环境中把各种产品卖出的销售高手,其行为的底层逻辑是在售卖人性。
而正在看文章的你,早已是局中人,被设计过很多次了。
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,尤其是在涉及健康、安全和财务方面,一旦有了这种恐惧,不用业务员推销,当事人就会主动采取行动去避免潜在的危险或损失。
在这方面做得很成熟的就是保险公司,他们最为人熟知的slogan:“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临”早已深入人心。
他们常见的推销策略就是把一些没有买保险的人患病没钱治疗、或者出了意外无法得到补偿的案例列出来,让那些没有买保险的人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担忧。
保险业务员能讲好故事,让潜在客户十分担忧的时候,他的推销就算是成功了。
很多老年人正是因为对健康的忧虑,以及对死亡的恐惧,才会毫不吝惜一生的积蓄,去买一堆吃不死人也治不了病的保健品。
无论是幼儿早教,还是成人技能提升,商家都在强调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”的概念。
家长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职场人士害怕被时代抛弃,培训机构成功利用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,再用成功案例去激发消费者的紧迫感去让人们买课。
其实,消费者购买课程,不仅是为了知识,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。
而商家售卖的,则是人性中对安全感和自我提升的渴望。
人类的骨子里就有占便宜的贪婪基因。体现在销售领域,就是所有人都想买物超所值、质优价廉的东西。
虽然他们内心知道,价格和品质通常是成正比的,但见到便宜东西,仍然忍不住去剁手,即便有些东西并不需要。
于是,销售人员通过提供优惠、打折、赠品等手段抓住这一心理,促使消费者冲动购买。
最典型的就是各种购物节的“满减”和“限时折扣”,利用人的贪婪心理。商家用一个看似极具吸引力的折扣让消费者去购买更多、甚至不需要的商品。
消费降级当然是其中一个因素,但是,最重要的是,平台利用了人们想占便宜的贪婪心理。
于是,人们一边骂他卖假货,一边又忍不住在上面买东西,因为便宜啊,因为能仅退款啊,这些不就恰好满足了人又贪婪又自私天性吗?
这些东西说到底就是想得到别人对自己外表、财富、社会地位的认可,并产生一种“高高在上的优越感”。
由于虚荣心的存在,才使得奢侈品、名牌商品有了广大的市场。甚至有些穷人不惜借贷也要买个奢侈品去彰显自己的身份。
花几万块买个包能干啥?能把你5千块的工资变成5万吗?
但虚荣心就是会让人忽略实际,用超高的代价去买一种感觉。
绝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的随大流之辈,因为与众不同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,所以,他们更愿意跟随群体的选择,尤其在面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定时的时候。
最典型的,当我们去选择饭店的时候,如果不知道哪家好,通常就会选择人最多的那家。
君不见,房地产开雇人扮买家去售楼部看房,营造出楼盘销售火爆的假象,以此来吸引不知底细水鱼。
一些奶茶店会雇人排队购买奶茶,让其他人也加入购买行列,都是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,认为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好的。
实际情况是,很多时候,在一大群人中,群众的眼是瞎的,他们是愚昧的且是没有思考能力的。
人们天生很懒,能坐着绝不站着,能躺着绝不坐着,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所以,当人要去解决问题的时候,会倾向于选择最省力和最简单的途径。
很多产品的卖点就是解决麻烦、节省时间和简化操作,底层逻辑则是利用了人类懒惰的天性。
有些东西就是因为契合了消费者的“懒惰”而受欢迎。最典型的是近几年快速崛起的外卖平台,与之对应的,则是一些大品牌方便面销量的下滑。
当人们可以足不出户,不用做饭就有美食送上门的时候,他们就愿意为这种服务付费。
所以,如果你的产品能够把人变得更懒,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舒适,这个产品肯定是很好卖的。
贩卖希望和梦想是很多行业成功的核心策略,健身房和减肥产品的营销方案就基于此。
健身房和减肥产品常通过展示“成功案例”和“蜕变故事”,让消费者相信只要购买他们的产品或服务,自己也能达到广告中的的体型。
特别是一些广告打出“不用运动、不用节食就能瘦、且无健康副作用”的减肥广告的时候,吸引的可不仅仅是女性,男人也会被吸引。
当人们幻想着能不运动、不节食就能获得苗条身材的时候,商家的营销就成功了,因为这帮充满幻想的人要为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去买单了。
人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,尤其是那些被包装得神秘、复杂或前所未见的事物。好奇心驱使人们去探索新的产品和体验。
很多科技产品的发布会和广告都会展示某些“革命性功能”或“遥遥领先的科技”,让消费者充满好奇,并想尝试体验这些新事物。
通过勾起消费者的好奇心,品牌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购买欲望。
人们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或礼物后,通常会产生一种想要回报的心理,这种现象叫做“人情债效应”。
在销售中,赠送小礼品或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,能让客户感觉自己“欠”了销售员,从而促成购买行为。
比如,很多商场提供的免费试吃、试用装就是“人情债”策略。
顾客试用后,感觉已经占了便宜,会更倾向于购买产品来回报这种“善意”。
成功的销售并非仅仅依靠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,而是在于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和巧妙运用。
售卖人性,要求销售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,能够抓住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痛点。
同时,也需要销售者在道德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,避免过度利用人性弱点而导致信任危机。
如今,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,但人性的基本需求却始终如一。
理解并满足这些需求,才是“永远赚钱的生意”的核心秘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