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ss文章

美国加税:给自己挖坟,拉他人陪葬

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告美国将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征收10%至49%不等的“最低基准关税”。

这不是象征性的威胁,而是实打实的数字:

  • 英国10%,巴西10%,澳大利亚10%,

  • 菲律宾、以色列17%,欧盟20%,

  • 日本24%,韩国25%,印度26%,

  • 南非30%,瑞士31%,印尼32%,

  • 斯里兰卡44%,越南46%,柬埔寨49%。

    。。。。。。

     

从那一长串的名单可以看不出来,几乎全球主流制造国都未能幸免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特朗普还宣布从4月3日起,所有外国制造的进口汽车征收25%的关税,并对进口电脑(包括笔记本和台式机)加征4%的进口税。

一纸行政令,搅动全球。

有外贸圈的小伙伴想让我聊聊这件事,我的看法主要有四点:

1. 老特的新关税政策,不仅仅是一次政策冲击,也是一场信誉崩塌。

特朗普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,听起来像是在追求公平,但本质是单边主义的再升级,是以“美国优先”为名行“全球收割”之实。

曾几何时,美国是自由贸易秩序的缔造者,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。而如今,它正在用眼前的利益,迅速消耗着一个大国曾经积累的长期信誉。

美国曾用几十年建立的规则感、稳定性、可预测性,正在特朗普的操弄下一点点崩塌。

当一个超级大国不再维护秩序,而是开始拆解它,我们就必须明白: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贸易战,而是一次对世界经济根基的颠覆。

当一个超级大国把短期利益摆在国家信誉之上,这不是强者的风度,而是帝国的衰退前兆

特朗普的意图显而易见:让制造业回流美国

但问题是,美国制造业真的能回归吗?

我的答案是:不见得。

特朗普想通过高关税逼迫制造业回流,但现实是:

  • 美国劳动力成本是发展中国家的数倍;

  • 技术工人严重断层;

  • 企业家更倾向于“政治避险”,而非“实地建厂”。

加之通胀本就已高,再加关税,终端消费市场能不能撑得住,没人能说得清。

我隐隐觉得,这场制造业回归的幻象,很可能会在新一轮通胀中被现实击碎。

2. 这场“关税风暴”,或许只是特朗普的谈判前奏。

熟悉特朗普的人都知道,他一贯奉行“惊悚开局+逐步谈判”的套路。

他的常规做法是:先抛出一个足够耸人听闻的政策,静观各方反应,再以此为筹码重新议价。

在他眼中,国际关系不是合作,而是交易。
朋友?别说永恒的朋友了,就连当下的盟友,也可以随时被出卖与背叛。

所以,我们无需恐慌,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。
因为即使这些政策不会全部落地,它们也可能逐步演变成新的潜规则、新的隐性壁垒,最终成为全球贸易的新门槛。

3. 矛头指向谁,已经不言而喻。

虽然这次关税清单没有明说中国,但你我都明白,这是一种变相封堵。

特朗普在打的,不只是“Made in China”,更是中国主导的全球产业外溢路径,他希望切断:

  •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产能转移路径;

  • 中国产品借道第三国“出口绕关税”的渠道;

  • 中国制造正在建立的品牌全球化、产业链全球化布局。

这是一种全面围堵,而非单点压制。

4. 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?四点建议,供参考:

 

A、分散市场结构

减少对美国的依赖,深耕和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市场。

B、做产业链后移与原产地规划

把生产环节布局到政治敏感度低、规则更灵活的区域,比如阿联酋、罗马尼亚进行合规性重构。(我在罗马尼亚设立公司,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。)

C、建立品牌话语权

未来拼的不是“谁更便宜”,而是“谁更值得信任、谁更能被理解”。我之所以五年前创立自有品牌“TESS GIFT / TESSO / TESS HEALTH / TESS CHEERS”,就是吃够了OEM订单的苦。

D 、做难而正确的事:长期主义 + 精准布局

不是跟着风口转,而是提前预判风向,做看似吃力但未来确定性强的布局。

写在最后:

世界正在走进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深水区,每一个外贸人都身处其中。有人还在等风来,有人已经开始造船。

我们可以被局势所惊,但不必被它左右。

如今早已不是一个随便做点什么就能赚钱的年代,而是一个需要智慧、定力与长期主义的时代。

特朗普的政策,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,
但中国制造的未来,是你我共同决定的。

和中国的外贸企业共勉!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