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年接触到一些离开大厂(特别是互联网大厂)的人,他们有的是被优化的,有的是自动离职的。
本来呢,大厂员工在就业市场的鄙视链顶端,薪资待遇自不必说,稍微列出来两项就把小厂员工羡慕得口水直流。
且不说五险一金一样不少,单单双休就是大多数小厂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待遇,更不要说四时八节的其他的福利了。
只是,最近两三年,市场上有大厂工作经验的人忽然多起来。这些曾经处于职场鄙视链顶端、且大多数出身985,211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小厂。
很多人觉得,名校出身的大厂员工进入小厂是降维打击,各方面配小厂绰绰有余,但事实证明,他们可能根本满足不了小厂对员工的要求。
小L是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多年的员工,薪资和福利待遇都非常优厚。
小L的专业能力的确很强,然而,她很快发现初创公司的老板是个“大忽悠”,给员工画了一张大饼,看着诱人,却迟迟不能兑现。到手的薪资和福利更是无法与之前相比。
对薪资待遇的不满导致小L工作积极性下降,老板也看出来了他的消极怠工。
最后,在郎有情妾有意的情况下,小L选择离职,老板和他都长出了一口气,也算是皆大欢喜。
对老板说,不用因为单方面解雇员工而赔钱,对小L来说,保持了大厂人体面和尊严。
Z先生曾在某大厂担任产品经理。但是,这个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相对单一,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需求分析。
进入一家小型创业公司后,他被要求不仅要负责产品设计,还要兼顾市场调研、用户反馈收集、甚至部分销售工作。
Z习惯了大厂明确的职责分工,对多任务处理感到不适应,加之内心对薪酬不满,他的表现让公司觉得,既没能力做好这份工作,工作态度也有问题。
大F曾在大厂负责技术研发,工作内容主要是深耕某一领域的技术创新,公司很支持技术创新,给出了充足的预算。
后来公司裁员,他们部分因为是只花钱不创造效益的那拨人,是第一批被优化的。
进入一家小型电子公司后,大F也是做技术研发的岗位,只是被要求还要关注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。
由于缺乏市场和客户的敏锐感知,大F的技术方案难以满足市场需求,导致产品推广效果不佳, 老板很不满意,经常明里暗里讽刺大厂员工能力不行。
F好歹也是名校毕业,后来在生活的重压下才低头进了小厂,现在连小老板都嫌弃,他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。
据我所知,F离开这家公司后又找了几份工作,但薪资待遇呈逐渐走低的趋势,现在苟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厂混日子。
在大厂工作时,遇到问题可以依靠专业团队和丰富的资源来解决。
进入小企业后,他发现很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解决,而且资源有限。
由于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,C先生经常在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。
在C先生看来,公司没有给他足够的支持,但对公司来说,C先生能力不够。
C先生前几天跟我说,他准备离职了,这家公司太差劲。
大厂员工应聘到小厂后水土不服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,这反映了市场和职业环境的动态变化,在这个变化中,个人如果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,就会非常惨。
首先,无论是就业环境还是经济环境,今日已经不同往昔。
大厂曾经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,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的波动,大厂纷纷开始裁员和优化,这就导致大量有大厂工作经验的人进入就业市场。
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,即使是大厂背景的员工,也可能面临找工作的困难。
小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大厂对员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。大厂的员工大多是一颗卓越的“螺丝钉”,技能比较单一。
小企业的老板是以目的为导向的,需要的是适应性强、灵活多变、能够迅速上手且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才。
很多大厂员工可能习惯了较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,这在小企业中并不总是能够实现。
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,做好“活干的比以前多,钱拿的比以前少”的准备,大厂员工很难在小公司生存。
另外,大厂员工习惯了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流程,小企业员工可能更加注重个人的多任务处理,说白了就是把一个人当几个人用。
最后我想说的是,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择偶,合适最重要。
合适的鞋子穿到脚上,人鞋合一,才能跑得快,走得远。
表面上的花里胡哨可能外人看着好看,但如果不合适,对当事人是一种痛苦。总之呢,大厂员工在小厂工作的尴尬局面,反映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性。一个人在求职市场,无论背景如何,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和胜任当前的岗位需求。大厂员工在小厂的尴尬处境对所有求职者都是一个提醒:不断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,才是应对职业变迁的最佳策略。这次是Tess外贸Club成立7周年,我准备搞场高品质的分享,Club的一些智库成员也会出席,现场为大家解答问题。如果你对自己分享的话题质量很有自信,可以把分享主题+分享大纲发到邮箱ly-r@163.com被选中后,将有30万外贸人会认识你。如果你有本事,可以把这些流量转化成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