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ss文章

在日本选品,越选越沮丧

01
这两天在日本选品,不少小伙伴私信我一些具体的产名称,还有人让我帮代购的。
我看了这些品名,发现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上都能买到,产品本身也没什么新奇的,不明白为啥一定要从日本买。
他们的回复挺统一的:
不知道国内买的货是真是假,即便是真的,也不确定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的标准是否一样。

 

有人在公众号留言,表达了同样的顾虑。

我明白了,这是有心理阴影了。
假货泛滥一直是普遍问题,大家都能理解,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事情爆出来,国人发现有不少产品在不同市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。
比如去年著名的海天酱油事件,海天味业在做酱油的时候,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的选材和配料不一样。


我个人深有感受的另外一个产品是汽车。
以前我一直不明白,同一个品牌的同一个级别的汽车,为啥有人愿意花高价买原装进口的。
后来我在英国,美国,法国,斯里兰卡租过日本的汽车之后发现,即便是在斯里兰卡,同级别的日本汽车,明显比同级别的中国市场的车的品质更高一些。
不得不说,被别人看不起,被区别对待就算了,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,那才可悲。
别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把中国市场区别看待,估计也是有恃无恐吧。毕竟,有些国家的人在自家地盘卖假货被发现,是要被罚得倾家荡产的。
02
昨天走在大街上,看到一家店卖和牛,于是毫不犹豫地进店大快朵颐了,虽然贵,但感觉钱花得值。
说实在话,如果我在国内看到一家店宣称自己卖的牛肉是和牛,我有99%的概率不会进店,即便是日本人在中国开的和牛店,也不会进去。因为不确定那些牛肉是真和牛还是假和牛。
我还很清楚,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在中国生活久了,很大概率会被环境同化,入乡随俗。
说到底,店里的货是真是假,不取决于店主是哪国人,取决于店开到哪里。这是受大环境影响的。
别说和牛了,就是三文鱼,谁敢保证自己花了三文鱼的价钱,在国内买的“三文鱼”到底是三文鱼还是虹鳟?
 

不要说进口产品,就是国内的一些贵的酒水(茅台),很多人都不确定自己买的是真是假,更不知道到底去哪里才能买到真酒。
甚至,生产高端假茅台,已经成了产业链。

有人会说茅台酒是奢侈品,那就说说日常用品五常香米。
随便一搜就能看到线上的电商平台和线下的实体店都在卖五常香米。
有人统计了一下,国内每年卖出的五常香米是实际产量的9倍。

所以,你花高价买的五常香米是真货的概率有多大呢?
到这里,一定有人会跳出来骂,说我抹黑中国,顺便再质问一句,哪个国家没有假货?哪个国家没有黑心商人?
可问题是,既然每个国家都有假货,但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相信特定地区的产品是质量的保障呢?
曾几何时,德国货在欧洲是垃圾货的代名词,日本货是抄袭的代名词。
但是,现在人们提到这两个国家的产品,一定不会首先想到垃圾和抄袭。
究其原因,大概还是和区域性和当地的大环境有关。
于是,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。
很多人有钱,也愿意在某些东西上花钱,但是因为不确定这些东西是真是假,所以有钱也没地儿花。
并不是花不起,而是不想当冤大头
03
我曾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,为什么勤劳智慧、勇敢善良的中国人会面临如此荒谬可笑的困扰,自己有钱,却不知道去哪里买自己需要的东西?
信誉到底值多少钱?
对于不同人,信誉的价格是不一样的。
有些人能用生命去捍卫信誉;
有些人可能为了几百块就能立地毁约。
重信誉的人所做的事或许会被认为很傻,或是在短时间内是吃亏的,但长久来看,有信誉的人才能够把路越走越宽,越走越顺。
没有信誉的人,或许在短时间内占到了便宜,但是那些所谓的“便宜”大概率只能在某一个身上占一次。
就像有些没有信誉的外贸企业一样,永远在开发新客户的路上,且开发新客户越来越难。
在日本停留一段时间,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当地人对日本制造的骄傲和自信,那种自信,说是迷之自信也不为过。
在日本,本土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进口商品的价格。
在中国则刚好相反,进口商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产产品。
曾经,能消费得起进口商品一度成为一个人优越感的体现。即便是现在,在一部分人眼里也是这样。
前年我家装修去买建材,那些店家动不动就说他们的产品是意大利进口,德国进口的,美国进口的,日本进口的。仿佛是进口的就有贵的理由和高人一等感觉。
不过幸好我是做外贸的,外贸人中没有多少人会对进口商品高看一眼,因为很多东西本身就是中国制造,贴了个外国品牌,转了一圈又回来了。
说了这么多,还是挺不爽的,不说了,选品去了。
管不了别人,只能自力更生,
别的管不了,保证自己的产品是真的就行了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Scroll to Top